close
感恩

  有一位養女,出生時因家境非常貧困,被生父母賣給她的養父母,雖然養父母非常疼愛她,但她未曾享有生父母的愛,始終認為自己是個被棄的孤兒。她感激養父母養育疼愛之恩,卻痛恨其生身父母將她遺棄了。直到她自己懷孕生子,才體會到生養孩子之不易,才漸漸諒解了她的生身父母,願意同樣地感恩他們。

  另外有一對夫妻,生下一個殘障兒,感到非常痛苦,為了不忍孩子一生受罪,也害怕一輩子照顧殘障孩子的負擔,幾乎有一度想把孩子弄死。我告訴這對夫婦:「各人有各人的福報,應該把這孩子當菩薩看,他是來度你們的,如果折磨了你們,是為讓你們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從照顧這孩子的過程中,你們可以體會到什麼叫作慈悲,什麼叫作無私無怨的愛。」他們終於把殘障兒留下來,奇妙的是,自從這孩子出生以後,他們的事業越做越好,而在照顧孩子的相互扶持中,夫妻的感情也越來越融洽,最後他們也認定這孩子真是個菩薩,為他家庭帶來福報、帶來快樂,從而對孩子產生感恩之心。

  在一般人觀念中的感恩,多半是指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導之恩、親友的扶持之恩。其實,做父母、師長的人,也要懂得感謝子女、學生,讓自己有付出關懷機會的成全之恩。

  一般人往往恩怨分明,認為有惠於己的,才是恩人,給予痛苦的,便是怨家、對頭。但當知道,人生有些波折,才能有所成長,所以不論順逆,凡是成長成功的助緣,都應該心存感激。從修學佛法的立場看,唯有怨親平等,才能包容一切眾生,才能肯定自我、提升自我、消融自我。

  知恩報恩,是做人的基本;知恩不報恩,是忘恩負義;不知恩也不報恩,那就是禽獸不如了。

  如何報恩?例如我自己,受到父母、師長及各方協助之處甚多,等到我有能力回報之時,父母、師長等恩人,多半已不在人間,只有盡我的能力,幫助更多的眾生,來表達對恩人的感恩。

  恩惠就像流水,自上而下,順向而行。因此感恩的方法,便是順嚮往前推動;簡言之,即是承先啟後。把從前人處所受的恩惠,再施予後人,綿延不絕。

  因此,當諸位對我禮拜,感謝師恩的時候,我也感謝著你們。因為你們諸位菩薩,讓我有機會傳授我的所知、所能。教學相長,利他便是利己,在你們得到利益的同時,我也有所成就,對我個人人格的提升及人性的發揮,又往前跨了一步。所以我們對週遭的一切,都應心存感恩;對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則不應求其回報,如有所期待,便成了有漏功德。例如此次禪修營的舉辦,我究竟有何功德?端看諸位能將在此所學的,有多少可以應用到各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對各位自我之提升,各位對週遭環境之影響,到底有多深廣而定。更何況禪修營的成功,除我擔任指導的師父之外,尚有十多位僧尼法師以及二十多位男女義工菩薩的奉獻。功德屬於大家的,我們應該大家感恩大家。

回向

  回向的意思是:1.回己向人,2.回小向大,3.回有限向無限,4.回有漏向無漏。

  做任何好事,不論是無形的、有形的,為己的、為人的,均有功德。如果認為該功德只應歸於自己,功德便很有限,因為個人是一個非常有限的存在。相反地,如果把功德回向給一切人,其功德將是無限的大了;如果做了功德而不執著功德,便是做的無漏功德。

  《維摩經》中有一個無盡燈的譬喻:點燃自己的一盞油燈,那照明度是很小的,如能主動去點燃別人或被動的讓別人來點亮他們的燈,那麼燈燈相傳相續,點亮的燈越多,照明度越強,照明的範圍也越大,終究使大家都能得到光明。

  所以說做人不可自私自利,千萬要有自利利他的觀念,自己得到了利益,不要忘了也不要吝嗇,與別人分享,這叫回向。

  人與人的彼此之間,是息息相關而無法單獨存在的,所給予別人的利益,會像空氣的回流,又像日光的反射,最後又回到自己身上,這也叫作回饋。

  如果人人死守著個人的錢財而不活用流通,那便是凍結了社會資金,停滯了經濟活動,那會使社會蕭條,人人都得不到利益。相反地,如果人人能把多餘的錢財存於銀行,不但個人可以得到利息,也能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這也是回向的一種。

  有些人做了功德或念了經,回向的目的很多、很貪心,包括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財富、名利、權勢等等,就像僅僅做了一點好事,便列了一張長長的請求單,要求佛菩薩去代為執行似的。把功德的利益回向給自己,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能將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自己不僅無損,而且是成就了更多的功德。如果不為自己求功德而願眾生得利益,眾生得了利益,也不以為那是由於自己的回向,那樣的回向,才是清淨無染的無漏功德,也是無邊無量的無上功德。

***願將此功德迴向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jj 5966 的頭像
    ajj 5966

    ajj 5966的部落格

    ajj 59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