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面目 |
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有一條法令規定:星期日上教堂,不能化妝,不能戴假髮,要以「本來面目」去見上帝。
說到本來面目,世間上君子有君子的面目,小人有小人的面目,忠臣有忠臣的面目,奸臣有奸臣的面目。舞台上,唱戲的演員一出場,從他的臉上扮相,就可以知道他是飾演好人,還是壞人的角色。
人可以掩飾自己的面目,但偽裝的面目必然經不起時間的試煉,還是本來面目才能經得起考驗。佛教徒的修行,就是要識得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謂「若人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一句「父母未生我之前是何面目」,禪師們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尋找這句話的答案,也難以滿意。
但是,世間上有一些人很容易被外界誤解,因而扭曲了他們的本來面目;擁戴、邀寵、毀謗、批評、嫉妒,都能掩飾他人的本來面目。所以,人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很難,要認識他人的本來面目,也不是容易的事。
玄奘大師因在「西遊記」中被醜化成膽小如鼠,遇事畏縮不前的人,但真實的玄奘大師是中國人的光榮,他在西行求法途中,歷經八百里流沙,一路跋山涉水,備嚐艱辛,他展現出堅苦卓絕的精神毅力,他是第一個把中華文化宣揚到海外的使者,甚至因為他的「大唐西域記」,使得受到回教和印度教入侵而毀滅的印度八大佛教古蹟得以重現人間,這樣偉大的一代大師,卻被「西遊記」扭曲了本來面目,所以現在有人重編「玄奘西行記」,希望重塑大師的形象。
其實,大自然的一切也都有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提倡環保的人認為綠色才是大地的本來面目,清淨的溪流才是河水的本來面目;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士認為,和諧友愛才是社會的本來面目,公益道德才是社會的本來面目;提倡人間教化的人認為,每個人誠實、慈悲、平和,才是人間世事的本來面目。
靈雲志勤禪師說:「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蘇東坡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假如我們能夠找到自己的真心,那就是本來面目了。《人間福報》2002年4月12日
|
|
如 果 |
「如果」是假設之詞,「如果」把它用在對未來事情的期許:如果我努力做事、如果我勤奮讀書、如果我多做善事,將來就會如何如何,這未嘗不好。但「如果」只是用來幻想、追悔往事,則大可不必。
「如果」項羽當初能聽從范僧之勸,又何致於有後來的烏江自刎?「如果」諸葛亮聽從劉備的話,不重用馬謖,街亭就不會失守,蜀國江山也不必然就會被曹魏所統一!
「如果」我是蔣介石,我就會對日本軍閥或者毛澤東如何如何;如果我是毛澤東,我就會對大陸十幾億的人口如何如何治理。這許多對往事的假設詞,表示事實永遠不會如此,因為歷史是不容許有「如果」的;「如果」已經成為過去,永遠不會再來。
現在一些年輕人,用「如果」做幻想:假如我是張忠謀,假如我是王永慶……;可惜你只看到張忠謀、王永慶的成就,你沒有看到他們當初艱辛奮鬥的過程。
看事,不要只看「如果」,要看原因;有原因,才有結果。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對過去的事情我們說「如果」,這是對現在的提醒;現在的事情假如要說「如果」,這是對未來的展望。
如果被囚禁牢獄的人說:如果當初我沒有誤入歧途,而去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我也就沒有今日的結果了。貧窮的子弟也可以想:如果我年輕的時候就懂得努力向上、勤勞做事、公而忘私,就不致於今日在這裏怨嘆「如果」了。
「如果」可以成為帶動的力量,也可能是一種推諉。如果我用功,我也能金榜題名;如果我勤勞,我也能發財。可惜你沒有因,就沒有「如果」。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一次的質詢會議中,遇到一位強捍的女議員對他破口大罵:「如果我是你的太太,我一定會在你的咖啡裏下毒!」此時全場肅然,大家都擔心邱吉爾不知將如何應對。只見邱吉爾不慌不忙的說:「如果你是我太太,我一定將此咖啡一飲而盡。」
「如果」是事後的諸葛亮,人做事後的諸葛亮沒有用,你想到「如果」,就應該播種如是「因」。在《法華經》中有「十如是」,說明有如是因,才有如是果。西諺亦云:「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當你播下了「如果」的「因」,還怕你所期待的「如果」不能如願呈現嗎?《人間福報》2002年4月13日
***願將此功德迴向眾生*** |
ajj 59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